目錄
A A A
14
藍屋建築群的復修

要落實藍屋建築群成為全港第一個以留屋留人的活化保育建築項目,首先要問「為誰修復?」

「保育不單是為了在地居民而設,也為了所有人,因為文化遺產屬於每一個人」(柴飛拉提)

從「修復社區,保存鄰里關係」的理念出發,以人為本是藍屋的核心價值,平衡居民需要及公眾參與是重要考量。

修復後的藍屋加設廁所及浴室等基本設施,更換破爛及不穩固的結構。考慮居民年紀漸增及訪客需要,建築群增設電梯及消防設施;加建遊廊連接黃、藍、橙屋;重鋪荒廢空地,希望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聯繫。

除了居民,向公眾展示及傳承文化也是我們的目標。文化遺產不單指建築物,其使用者的生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塊。我們收集居民留下來的舊物,透過文學創作及老照片等,研究及重新編寫藍屋居民的生活痕跡及民間智慧。

 

復修反思

藍屋建於1920年代,相距保育工程逾90年,其用途不斷改變,經歷多次修復,居民和商戶搬入遷出,為藍屋留下不同年代的標記。保育時,-需要增加什麼?保留什麼?是否保留藍屋外牆的藍色?或是重現黃屋牆上的裝飾?是否需要安裝空調?當修復準則沒有一致的「標準」時,應該如何取捨?我們在政策、財政、居民需求、公眾期望及保育專業等種種考量之間糾結多年,作了一次不甚完美的保育示範,惟希望能為後來的保育參與者提供反思。

  • 藍屋建築群的復修
  • 藍屋建築群的復修